PPA,Plant Tissue Culture Preservative Agents
PPA –植物組織培養(yǎng)抗菌保護劑
使用操作說明
產品名稱:PPA- Plant Tissue Culture Preservative Agents
(植物組織培養(yǎng)抗菌保護劑)
貨號:PPA001-50ml
保存條件:4℃
運輸條件:常溫運輸
性狀:無色至琥珀色透明液體
pH 值:3.8
有效期:見瓶身標簽說明
產品描述:
1. PPA是一種熱穩(wěn)定的抗菌劑,用于植物組織培養(yǎng)中植物的微生物污染防治與清除;
2. 在合理的使用劑量下,PPA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植物組培抗菌劑與保護劑,不會對植物的生長(如種子萌發(fā),愈傷增殖、再生等)產生任何影響,可視為培養(yǎng)基標準配方成份;
3. PPA主要用于預防和消除來自空氣、水源或者人體接觸等外界因素導致的植物組培過程中的微生物污染,同時,對于植物內生菌也同樣具有非常好的抑制效果;
4. PPA廣泛適用于絕大多數(shù)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,但是不推薦用于蕨類植物、藻類等水生植物;
5. PPA具有熱穩(wěn)定性,能直接加入培養(yǎng)基高溫滅菌而不會影響使用效果,使用更加方便;
6. PPA相對于常規(guī)抗生素而言,性價比更高。
作用機理:
PPA的活性成分能滲透細菌或者真菌細胞壁,抑制呼吸作用中三羧酸循環(huán)和電子傳遞鏈過程中關鍵酶的活性,同時也能阻斷細菌和真菌吸收和利用培養(yǎng)基中單糖和氨基酸的過程,從而實現(xiàn)預防和清除植物組織培養(yǎng)過程中的微生物污染。
相對抗生素的優(yōu)勢:
1. PPA能廣泛抑制和清除細菌和真菌的污染,并防止真菌孢子的萌發(fā);
2. PPA是通過抑制多種酶的活性而達到抑菌效果,從而能避免耐藥突變體的發(fā)生;
3. PPA具有熱穩(wěn)定性,無需過濾滅菌,能直接加入培養(yǎng)基高溫滅菌而不會影響使用效
果,使用更加方便;
4. PPA性價比更高,可更加廣泛的應用于更多的科學研究、作物育種、組培苗工廠化
生產中。
以下操作說明是針對大多數(shù)情況下的常規(guī)使用說明,必要時,可根據(jù)具體植物樣本情況進行適當調整。
1. 常規(guī)用量:
一般推薦使用使用濃度為 0.05%-0.2%(1L 培養(yǎng)基中加入 0.5-2 ml PPA);
愈傷增殖,器官形成,胚性組織發(fā)育等使用濃度為 0.05%-0.075%(1L 培養(yǎng)基中加入 0.5-0.75 ml PPA)。
說明:
(a) 含有 PPA的培養(yǎng)基無需在超凈工作臺中分裝,在培養(yǎng)基凝固以后將培養(yǎng)瓶/皿蓋子蓋好即可。如使用自動灌裝系統(tǒng),建議在灌裝前后將分裝管用高壓滅菌熱水處理;
(b) 如果培養(yǎng)基儲存液保存在無菌容器中并未經(jīng)污染的情況下,加入 PPA配制的培養(yǎng)基無需再次過濾或者高溫滅菌。如果是營養(yǎng)培養(yǎng)基,如含有 200 mg/L 甚至更高濃度氨基酸或者蛋白質的培養(yǎng)基,建議過濾滅菌。
2. 植物內生菌污染處理:
(a) 種子:PPA不推薦用于直接處理含有大量的細菌或真菌孢子的種子滅菌,對于種子離體萌發(fā),建議先采用傳統(tǒng)方法消毒,然后置于含 2-3% PPA的全培養(yǎng)基礎鹽溶液中,輕輕攪拌 4-12 小時,此過程千萬不能添加 Tween20 和調節(jié) pH,處理完成以后直接插入含有 PPA (草本植物 0.05-0.1%,木本植物 0.2%)的培養(yǎng)基里;
(b) 外植體:以 1cm 外植體為例,將外植體置于含 4-5% PPA的全培養(yǎng)基礎鹽溶液中,輕輕攪拌 4-12 小時,此過程千萬不能添加 Tween20 和調節(jié) pH,處理完成以后直接插入含有 PPA (草本植物 0.05-0.1%,木本植物 0.2%)的培養(yǎng)基里;
(c) 對于塊莖,球莖和鱗狀物的觀賞植物樣本:將其整體放入傳統(tǒng)消毒劑中攪拌消毒處理以后,用水沖洗干凈,將材料切成薄片,置于含 4-5% PPA的全培養(yǎng)基礎鹽培養(yǎng)液中,輕輕攪拌 4-12 小時,此過程千萬不能添加 Tween20 和調節(jié) pH,處理完成以后無需沖洗直接插入含有 0.1-0.2%的 PPA的培養(yǎng)基里進行培養(yǎng)。
3. 如果厚的外植體、污染嚴重的植株、種子等樣本經(jīng)過以上處理仍得不到理想效果,可嘗試以下操作:
(a) 將材料浸泡在水中持續(xù)攪拌處理(松軟組織攪拌 1 小時,硬實組織攪拌 2 小時);
(b) 將材料在含 50%的 PPA全培養(yǎng)基礎鹽溶液中攪拌處理 5-10 分鐘,此過程千萬不能添加 Tween20 和調節(jié) pH;
(c) 無需沖洗,將處理過的材料直接加入到培養(yǎng)基中即可。對于真菌污染,可在培養(yǎng)基中加入適當濃度的 PPA。對于真菌細菌混合性污染,建議在培養(yǎng)的第一個月的培養(yǎng)基中加入 0.05%-0.2%的 PPA。
4. 嚴重污染材料污染去除與搶救(重污染不超過一周):
(a) 將污染的材料至于流水中用軟刷刷洗,然后置于含 50% PPA的無菌水溶液中攪拌
5-15 分鐘,對于細菌或者混合性污染,建議使用 100% PPA與 0.6 g/L 的檸檬酸無菌水溶液按 1:1 混合的低 pH(2.8-3.2)的酸性溶液處理;
(b) 處理后的材料無需清洗,直接插入含 0.05%-0.25 的 PPA的培養(yǎng)基中培養(yǎng)至少一個月以上,其中前 10 天需要弱光培養(yǎng);對于一些真菌、孢子和細菌污染隱藏較深,PPA無法接觸到的部位,建議在初步的清洗以后,將材料切開,然后再放入含 50% PPA的無菌水溶液中攪拌 5-15 分鐘處理。
5. 農桿菌的去除:
共培養(yǎng)以后,將樣本用無菌水清洗,然后將樣本浸沒在 100% PPA(補充 4X 的培養(yǎng)基鹽溶液)中處理 2 分鐘,取出后用無菌紙吸干后并置于常用抗性培養(yǎng)基中培養(yǎng),3 周后,更換到只含有 0.05%-0.075% PPA (無常用抗生素)的培養(yǎng)基中培養(yǎng)。
使用注意事項:
1. 在所有 PPA消毒處理外植體的過程中,盡量保證容器的體積足夠大,并使外植體材料所有面積與含 PPA 的處理溶液充分接觸,以保證消毒效果;
2. 如果外植體出現(xiàn)高度氧化現(xiàn)象,不要扔棄,大約 50%的外植體在 4-6 周內即可恢復;
3. 50% PPA的處理溶液可以重復使用但是不推薦,因為使用次數(shù)和效果受外植體的體積與接種密度的影響。將 50% PPA的處理溶液保存在 4oC可適當延長其活性。
4. 如果 50% PPA溶液處理效果不理想,可采用 100% PPA溶液進行處理,處理方法相同,但使用次數(shù)不得超過 10 次。
安全說明:
1. 雖然 PPA是無毒性的,但是在使用過程中還需盡量避免直接與人體皮膚等直接接觸,建議使用時佩戴手套,保持空間空氣流通,如不慎吸入,先馬上因大量純凈水后立即就醫(yī),如不慎入眼,立刻用大量水沖洗眼睛 15 分鐘,用肥皂清洗 PPA接觸過的皮膚部位;
2. 含 PPA的培養(yǎng)基垃圾處理與常規(guī)培養(yǎng)基處理方法相同。
1. Miyazaki J, Tan BH, Errington SG. Eradication of endophytic bacteria via treatment for axillary buds of Petunia hybrida using Plant Preservative Mixture (PPA). PCTOC. 2010;102(3):365-372.
2. Miyazaki J, Tan BH, Errington SG, Kuo JS. Bacterial endophyte in Macropidia fuliginosa: its localisation and eradication from in vitro cultured basal-stem callus. Aust J Bot. 2011;59(4):363-368.
3. Lata H, Chandra S, Khan IA, ElSohly MA. Propagation through alginate encapsulation of axillary buds of Cannabis sativa L. - an important medicinal plant. Phys and Mol Biol of Plants. 2009;15(1):79-86.
4. Greer SP, Rinehart TA.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 In Vitro Response of Hydrangea macrophylla and Hydrangea paniculata Seed to Light, Cold-Treatment and Gibberellic Acid. J. Environ. Hort.2010;28(1):41–47.
5. Moghaddam S, et al. Optimization of an Efficient Semi-Solid Culture Protocol for Sterilization and Plant Regeneration of Centella asiatica (L.) as a Medicinal Herb. Molecules. 2011;16(11): 8981-8991